首页 常识

千子是什么(“千子”与“咯扎”辨析)


过年了,丰盛的菜肴中少不了油炸系列,炸“千子”就是最重要的一道菜。

千子,是我们‬冀东‬一道传统经典的小吃,以肉馅为主材,辅以鸡蛋等食材调出来的馅,外层用“gezha”或者豆腐皮来包裹,入锅‬油炸‬,美味可口,香脆‬诱人‬。

但是在冀东,“千子”这道美食的名字还是有小小的区别的。

在我的祖籍,抚宁县北部台营地区,千子是专门指用“豆腐皮”包裹而后再油炸的。豆腐皮,简称“豆皮”,是做豆腐时,当把满锅的豆浆烧开后,在冷却豆浆的过程中,上面的大豆油脂慢慢结成薄薄的一层皮,用细长的小棍把它挑出来晾半干不干(太干就碎了),就是豆皮成品了。传统的制作豆皮,每一锅豆浆也就是两三张,否则豆腐就不好吃了。现在工业生产的“腐竹”有点像豆皮,但是味道差多了,没有可比性。

我祖籍那里,用豆皮裹的才叫“千子”。南方有叫“响铃”的,可能是一样东西。千子因为是豆皮包裹,所以炸出来后,入口更脆,做响,“响铃”的称谓很形象。

除了豆皮,也可以用ge zha当‬外皮‬,这个‬词‬我‬之所以‬选择拼音‬,是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汉字‬,我暂且‬用‬“咯扎”吧‬。

在‬我‬老家‬,“咯扎”的‬内涵‬很小‬,与‬唐山‬大不相同‬(我在‬唐山‬上过‬5年高中‬),唐山‬有‬大‬咯扎‬还有‬小‬咯扎‬。我老家‬的‬咯扎‬,叫‬“粉‬咯扎‬”,是把‬绿豆‬磨成‬浆‬,然后‬再‬像‬山东人‬烙‬煎饼‬一样,烙成‬一张张‬圆形‬的饼‬状‬。为了‬外观‬漂亮‬,往往‬在‬绿豆‬浆‬里放一些‬“姜黄‬”,粉‬咯子‬黄里透绿‬,非常‬漂亮‬,可以‬当作半‬‬成品‬出售‬了‬。腊月‬的‬大集‬上,卖‬粉‬咯子‬的‬很多‬,因为‬加工‬它‬很‬费事‬,不是‬家家‬都‬可以‬做‬的。

粉咯子可以做好几种可口的菜肴:糖醋溜粉咯子最好,过年主要用它来炸咯扎千子。为了区分豆皮的千子,我老家称之为“咯子千”或“炸粉咯子”。于是,一般人家过年的炸菜有三样:炸千子、炸咯子和炸丸子(丸子又有肉丸子和豆腐丸子两种)。

到底“gezha”应该是那两个字呢?我在网络上见到有用“饹馇”的‬。看起来‬这个‬词‬更像‬食品‬的‬名称‬,然而‬凭着‬我‬已有‬的‬知识‬,又‬产生‬了疑问‬,那‬就是‬“饹‬”字‬的‬读音‬。

这个“饹”,《新华字典》(第11版)没有ge这个读音,只有在“饸饹”这个词汇中发“le”的音。我手机的输入法里也没有ge这个读音,但《百度汉语》却可以查到.,我不知道百度是从哪里找到依据的。《新华字典》是国家法定的权威,所以我没有采用这两个字。



gezha之类‬的‬地方‬话‬ ,好像‬专家‬们‬也‬没时间‬答理‬咱‬,所以‬‬人们‬只好‬在‬尽量‬合理‬的‬范围内‬自己‬选择‬用字‬了‬,我‬就用‬“咯扎”吧‬,因为‬实在‬不知道‬它的‬意义‬,表‬一个‬音‬而已‬。

这个‬奇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民间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据说当清王朝在遵化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咯扎,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 咯扎’。”咯扎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咯扎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咯扎的身价也大大提高。

我前面说了我祖籍一带对“千子”的定义,而秦皇岛唐山更多的地方,现在家家户户的千子基本上都是“粉咯子”(咯扎)做皮的。


至于为什么叫“千子”,我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出处,哪怕是民间故事或传说。

有人‬演绎‬说‬:“千”和“钱”同音,“千子”多,就意味着“钱”多。千子是千子千福,子孙满堂、全家幸福。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和和美美,多子多福,团圆幸福,所得皆所愿。

那么我就使用千子的这个寓意送给各位吧!祝福龙年快乐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