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六书”多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分述如下:
(一)象形。许慎曰:“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概念: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象形字一般可分两类:
1.独体象形字。一目了然,无须造成环境,不必烘托陪衬。例如:日、月、禾、鸟、鱼、象、戈、贝、人、耳、目、止、壶、鼎、鬲、车、牙、刀、火、心、户、甲、且等。
2.合体象形字。它所描画的是事物的分体,或者特征不鲜明的整体,需要附加背景,利用相近相关联的事物加以烘托陪衬。例如:侯、州、瓜、果、胄、齿、囿、爵等。
象形字的共同特征:
第一,简约性。如:人、木、网、山。
第二,典型性。如:“象”字突出长鼻。
第三,可以是整体形象,也可以是表现事物特征的局部形象。如:牛、吕、亚、羽、帚、鼠。
(二)指事。许慎曰:“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概念:指事字是运用指示性的符号来指称物体的一部分或者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指示字可分为三类:
1.独体指事。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构成,不表示任何具体的事物,而只是记录语言中某些抽象概念的词。例如:一、二、三、四、五、十、上、下、八等。
2.加体指事。这类字以象形字为基础,附加指示性符号构成新字。其附加符号不独立使用,只参与构字,作用有二:
第一,在整体中表明特定部位。例如:末、朱、亦、匕、丹、寸、刃。
第二,表明难以表现的事物或属性。例如:甘、牟、兮、曰。
3.变体指事。这类字用改造某字的方法来表现词义。其方法有二:
第一,增减字的笔画。例如:夕,省去了月中的一画成了“夕”字。
第二,改变了字的方向。例如:反“永”字形,构成了古“派”字。
上述三种指事字以加体指事字为多。指事字在整个汉字中数量不多,据清人王筠统计《说文解字》中有指事字129个。
(三)会意。许慎曰:“会意者,比类合谊(义),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概念: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一种造字法。
1.会意字与合体象形字的区别:
第一,合体象形字其词义所指在于被烘托陪衬的图像所表示的物体,而会意字不是由单个图像表达词义,而是由组合起来的整个图形表达新义。
第二,合体象形字所写的都是指物名词,而会意字所写的则是动词、形容词或者少数表示抽象意义的名词。
2.会意字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异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表意图像组合而成,即由不同形符组成)。
又分两类:
(1)表示人的行为动作,写动词。例如:令、乘、饮、艺、晃、即、舂、涉、及、祝、介、焚、武。
(2)表示事物的属性及抽象的概念,写形容词或抽象意义的名词。其词义要联想才能知道。例如:安、明、莫、匀、向、好、官、仁、仕、信。
第二类,同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图像组合而成,即由相同形符组成)。例如:从、并、轰、炎、聂、比、磊、林、森。
说明:象形、指事、会意三种方法造出的字是不带表音成分的纯表意字。
(四)形声。许慎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注:“以事为名,谓半事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
概念: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兼表声义的造字法。
在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0%,汉代占80%以上,今天占90%以上。
有关形声字的三个问题:
1.形声字中形符和意符的意义和局限?
形符标志词义的类别,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但它确定不了具体内容,只给词义划定了一个范围,供人作为思考的线索,理解所写的词义。
声符表示词的读音,但这种表音成分并不准确。原因有二:
第一,声符由表音符号充当,但它不是音标,所以它表示的读音有的与形声字的读音近似。
第二,由于时间的推移,发生音变,声符与该词的读音脱节。例如:江、河、宠、治、狼、结、姐、莞、很、盔等。
2.形声字还有哪些变体的结构形式?
有三种变体形式。
第一种,省形。即省去了形声字形符的某一部分。例如:考,从老,丂声,省去了形符中的“匕”。屦,从履省,娄声,省去了形符中的“复”。《说文解字》表示省形的体例是“从某省,某声”。
第二种,省声。省去了形声字声符的某一部分。例如:度,从又,庶,省声,省去了声符中的下面四点。蹇,跛也,从足,寒省声。脩,从肉,修省声。融,炊气上出也,从鬲,虫省声。
第三种,亦声,即会意兼形声,这时声符音义兼表。例如:汲,引水也,从水及,及亦声。帛,从巾,白声,白缯。贫,财分少也,从贝分,分亦声。仲,从人从中,中亦声。羌,从人从羊,羊亦声。
根据形声字的这种会意兼形声的结构形式,有人提出了“有文说”,认为形声字的声符都不单单是表音的,同时都有一定的表意作用。
3.形声字有哪两个重要来源?
第一种,同音分化产生形声字。由同音假借而成。为了防止混淆本字加不同的形符构成形声字。例如:辟、避、僻、闢、譬;果、菓;度、渡;然、燃;何、荷;匡、筐;孙、逊。
第二种,同源分化产生形声字。由词义引申而成。为了区别本义和引申义,在表示引申义的词前加形符构成形声字。例如:勾、钩、构、笱、佝;占、佔;反、返;取、娶;景、影;奉、捧、俸;衣、依;申、伸。
(五)转注。许慎曰:“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概念:转注就是部首相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可以转相注释。清朝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例如:顶、颠;走、趋;考、老;景、晖;匣、匮;险、阻;志、意;讽、诵。
(六)假借。许慎曰:“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概念:本无其字,用一个同音字代替。例如:
自(鼻子),假借为“自己”的“自”。
焉(一种鸟),假借为语气词“焉”。
来(麦),假借为“来去”的“来”。
我(工具),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我”。
权(黄桦木),假借为“权力”的“权”。
御(悬锏之祭),假借为“驭”字。
豆(饭器),假借为表示粮食的一种“豆子”。
申(闪电),假借为地支第九位“申”。
酉(酒坛子),假借为地支第十位“酉”。
丁(钉子),假借为天干第四位“丁”。
甲(甲骨文为植物子实外壳),假借为天干第一位“甲”。
子(甲骨文为初生婴儿),假借为地支第一位“子”。
戊(一种兵器),假借为天干第五位“戊”。
假借字突破了造字法的局限,以不造字为造字,使无限制的造字过程戛然而止。缺点:容易造成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