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的原名叫彭汉育,出生于地主家庭,却成为了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于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彭湃烈士雕像
彭湃简介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人,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他出生在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省汕尾市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在今汕尾市成立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他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33岁。
民主革命期间,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了《海陆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籍。毛泽东称他为农民运动大王和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彭湃故居
彭派烈士
彭湃故居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坐北向南,面向龙津河,它建于清末。主楼两层,宽12.9米,深10.9米。前廊仿西式建筑,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楼下中间是堂屋,供有彭湃母亲周凤的遗像。
彭湃出生在左边的侧房里,彭湃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春。第一代东征到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东征军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加伦曾在这里住宿和工作。原屋于1925年6月被毁,1986年按原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