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便利,文化发达,是山西省第一大县,也是全国著名大县之一。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为邻,南与临汾接壤。南同蒲铁路和大(同)--运(城)二级公路及霍(州)--侯(马)一级公路贯穿全境,距省城太原 246 公里。
洪洞县是原洪洞和赵城的两县于 1954 年合并而成、县治在洪洞城。洪洞县名的来源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取城南洪崖城北古洞而得名。赵城为周缪王封造父之地,后为赵简子食邑,故名赵城。在唐、虞、夏、商时代,洪洞、赵城均为冀州之域。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赵城当时为赵国。春秋时,洪洞为悼公之弟干的食邑,号曰杨干,后为羊舌食邑。到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 514 年),始为杨县。赵城为赵简子食邑之地。洪、赵均属晋国。秦统一中国,洪洞为杨县,治所在今范村。赵城属彘县治所在今霍州,均属河东郡,西汉因之。东汉阳嘉三年(134年),彘县改为永安,洪洞仍称杨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洪、赵属魏,正始八年(247年),晋平阳郡、辖汤县、永安。西晋因之。永安县治所曾一度在今赵城东北十五里仇池。
十六国时,两县均属平阳郡。北朝均属晋州总管府。北魏仍属平阳郡,洪、赵属禽昌县。隋义宁元年(617年)始置赵城县,义宁二年改杨县为洪洞县,两县均属临汾郡。洪、赵二县自隋置县以来一直沿传当代。唐时,洪赵属晋州,赵城县治迁今赵城镇。五代十国时,设建雄军节度使,辖洪洞。赵城无考。北宋洪、赵属平阳府。其间熙宁五年(1072年),赵城曾并入洪洞为镇。元丰三年(1080年)又复县。金代洪、赵均属平阳府。元代洪洞属晋宁路,赵城属霍州。明清洪、赵属平阳府,府治在临汾。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开霍州为直隶州,领灵石、赵城二县,州治在霍州。洪洞仍属平阳府。
民国初,洪、赵均属河东道,道治在运城。抗战爆发后,洪、赵属第六专属。洪、赵沦陷后,洪洞县政府驻河西韩家庄,赵城县政府驻罗云、双昌。日伪时期,洪、赵归冀宁道管辖。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1941 年9月成立太岳行署,同时洪、赵抗日县政府成立。洪、赵先归八专区,后归三专区。解放战争时期洪洞归二专区,赵城归一专区管辖。1945年8月,洪、赵两县铁路以西地区成立了洪赵联合县,政府驻万安,属晋绥九分区管辖。
日本投降后,洪、赵两县又成立民主政府,洪洞驻师村,赵城驻兴旺峪。解放后两县政府各驻县城,均属临汾专署管辖。1954年7月1日洪、赵两县合并为洪赵县,县治在洪洞,属晋南专署。1958 年 10 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1959年9月霍汾从洪洞分出,恢复原置。1971 年临汾与运城专署分置,洪洞归临汾行署管辖至今,县人民政府驻洪洞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