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曾经与乐山大佛一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来到峨眉山顺着山路一步一步的攀登,可以在沿途看见“雄、秀、神、奇、灵”的奇幻景色。金凌顶位于主峰,四面十方普贤金佛更是为峨眉增添了厚重的佛教底蕴。除此之外这里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建筑群,整体的景象气势十分恢弘。整个景区共有28座寺庙以及传统十景和新十景,可以说是一步一景,分外妖娆。并且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都有云雾缭绕。弥漫在山间的云雾千变万化,把峨眉山装点的婀娜多姿。然而相对于气候来说,它的山势更加雄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象。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万佛,海拔3099米。地形陡峭,景色优美。它有“世界上最好的”的美誉。峨眉山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其“英雄、美丽、神圣、奇异、灵性”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它与厄山相反,从远处看像一只画眉。峨眉山以雾天闻名。它终年被云雾环绕。云雾缭绕,千变万化,以优美的姿态装饰着峨眉山。
峨眉山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候多变。它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迹。春天万物萌芽,郁郁葱葱;夏天花朵灿烂,紫色,鲜红;秋天红叶满山,五颜六色;冬天白雪覆盖。金峰远见卓识,日出、云海、佛光、日落使人心旷神怡;西望雪峰、贡嘎山、瓦屋山,群山连天;南望万佛顶,云朵滚滚,气势雄伟;白里平川。在北方被忽视,如织锦铺路,大渡河和青衣河。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海拔3099米,山脉峰峦起伏,重岩叠翠,山麓至峰顶50余公里,石径盘旋,直上云霄。在金顶有大面积抗风化强的玄武岩覆盖,构成了倾角在10~15度间的平坦山顶面。而在金顶的东侧为古生代碳酸岩,由于流水沿背斜裂隙强烈溶蚀,形成了高达800米的陡崖(舍身崖)和深涧。
峨眉山名来历,众说纷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为城廓。"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其说不一。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战国以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作为"佛门圣地"的峨眉山,千百年来得以闻名,除了佛法的宣扬,佛徒信众的礼拜,历来与名人学士、墨客骚人的咏赞、记述和传播有着密切关系。诗人李白、苏东坡留下不少赞美峨眉山的诗篇。在二峨山(古绥山)下不远处的沙湾镇,有现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写下了不少峨眉的诗篇,堪称峨眉诗人,曾书写"天下名山"题名。
在峨眉山有文字记载以来4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峨眉山茶史及其茶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们同峨眉山道、释、儒文化及峨眉派武术文化组成了峨眉山文化大观,根据可以考究的古典文献,峨眉山茶史即茶事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区最早出现的原始农耕时期,这一时期大致距今有300余年。最先将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择而饮之的是远古农耕时期纷至沓来峨眉山中觅寻长生不老修行之术的中国远 古原创道教人物。